春牛,立春节的中国传统风俗之一。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,用泥捏纸粘而成,也叫“土牛”。古时习俗,在“立春”日要进行迎春仪式,由人扮成主管草木生长的“句芒神”,鞭打春牛;由 …
春牛,是古代用土制成的象征农事的土牛。 后改作苇或纸扎成。 旧时风俗,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:地方官行香主礼,由人扮“句芒”鞭土牛,表示催耕迎春。
所谓迎春牛(鞭春),就是将泥塑或纸糊的春牛以杖击碎,象征春耕开始,催牛耕地,盛行于唐、宋两代,尤其是宋仁宗颁布《土牛经》后传播更广。 每到立春前夕,老百姓将造好的土牛、 …
2022年2月7日 · 有礼官装扮者将纸糊春牛放置广场中心,有县令装扮者根据习俗绕牛三圈并鞭打春牛,将春牛击破,牛肚内五谷、干果、红枣、核桃等纷纷落地,群众欢呼抢食,以期新的一年 …
知县走后,围观的民众便拥过来抢拣春牛肚子里的干果,这就叫“打春”。 据说,这种打春的仪式活动,是郭守敬编著《授时历》时传下来的。 郭守敬在修著《授时历》的时候,为了确定“立春” …
2021年2月15日 · “打春牛”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,据说自西周时期兴起。 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,先秦时期,每逢孟春之月,天子就要率领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春。
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,按传统的作法,由县政府(县衙)聘请纸扎能手好匠,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,精心制作春牛图像。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,用春木做腿,再糊上 …
打春牛.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,是专供“打春牛”风俗活动用的“牛”。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,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。上画四时八节,360日12时辰图纹。立春前一日,官民先于约 …
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,按传统的作法,由县政府(县衙)聘请纸扎能手好匠,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,精心制作春牛图像。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,用春木做腿,再糊 …
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“打春牛”,又称为鞭春。民俗,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。“春牛”,用桑木做骨架,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。身高4尺,长8尺,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