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 月 28 日,广东广雅中学的同学来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,参加主题为“植物穿梭之旅”的研学之旅。 同学们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,开启了华南常见植物导赏活动,走进了亚洲最大的温室群景区。同时,活动设置了题为 “未来植物——阿凡达的发光世界”的讲座。 此次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、拓宽了眼界,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热爱自然、探索科学的种子。
按照传统理论,活动星系核亮度增加时,宽线区半径应随之扩展,导致宽发射线的时间延迟增加即“呼吸效应”。而 NGC 4151 的观测结果却显示宽发射线的时间延迟随着亮度的增加而缩短。这一“反呼吸效应”可能与活动星系核紫外 - 光学光变之间的时间延迟相关。进一步,研究通过速度分辨时间延迟分析发现, NGC 4151 ...
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古人类学家Jeremy DeSilva认为,这条长长的足迹揭示了其制造者的许多步态特征。他说,这些脚印可能是傍人的,为解析傍人古人类的体态以及臀部和膝盖的形状提供了新线索,并有助于阐明傍人和直立人是如何共存的。
近日,中国科学院联合香港中联办举办2024“科学与中国”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香港“科创大讲堂”活动。15位院士专家走进46所香港大中小学校,围绕人工智能、航天探月、地球探索、生物化学等主题开展科普报告和座谈交流。活动期间,院士专家还参加了第二届“未来香江”国际科创教育论坛,与全球人工智能和科学教育专家围绕“智慧未来—AI 创新与科学教育”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,为推动香港科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。
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研究所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独特的拓扑手性晶体,并将其用作水解制氢过程中的催化剂。通过操控该晶体内电子自旋,科学家将水解制氢效率提升了200倍。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《自然·能源》杂志。
古人类走出非洲后,在欧亚大陆的迁徙扩散和气候环境存在什么联系?记者1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,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,距今90万年至60万年前,欧亚大陆气候环境干旱化和地貌景观变迁,促使该区域古人类迁徙和石器技术发展。该研究发现了欧亚大陆早期古人类迁徙扩散、生产技术改进与气候环境和地貌变迁密切相关的新证据。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《自然·通讯》杂志。 学术界认为,早期现代人从非洲向东亚 ...
活动星系是指表现出猛烈活动现象或剧烈物理过程的星系,在其紫外和光学光谱中存在着许多速度极快的宽发射线。而这些发射线便来自被称为宽线区的区域。深入了解宽线区不仅有助于精确测量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,还能揭示活动星系核内部的物理过程。然而,揭示宽线区的复杂运动学和空间分布一直是个难题。